俄国革命时期列宁提出的思想与俄共关于发展国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27日浏览量:
针对思想战线上的严重阶级斗争,列宁向全党提出了宣传唯物论批判唯心论的战斗任务。首先,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官方哲学家为资产阶级效劳的各种伎俩。那些反动哲学家在国家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完全依赖于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因此他们的哲学思想同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阶级立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实际上是“僧侣主义的有学位的奴仆”。俄国国内的一些反动哲学家,自命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政论家”,一味追随时髦的反动哲学学说,充当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志愿兵”。
列宁说,对他们都应坚决地加以揭露和追击。其次,要不倦地进行无神论的宣传和斗争,唤起最落后的群众自觉地对待宗教、自觉地批判宗教。为了有效地宣传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列宁要求把十八世纪无神论的著作翻译出版,特别要用具体事例和对比来说明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阶级组织同宗教团体、宗教宣传组织之间的关系,揭露资产阶级利用宗教、蒙昧主义为其服务的反动本质,使人们从宗教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
在这场宣传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的斗争中,列宁提出,要结成两个联盟,一个是员和非党员的唯物主义者联盟,单靠少数革家不能完成这一任务。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另一个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同现代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因为在现代自然科学的急剧变革中,产生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反动哲学流派,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最新革命作出荒谬的哲学结论。
如果对自然科学革命所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不能给予正确的回答,如果自然科学家不参加这一斗争,战斗唯物主义根本就没有战斗性,也不是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家倾向唯物主义,敢于捍卫和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唯心论和怀疑论,但是要把这一斗争进行到底并取得完全胜利,自然科学家就应该做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自觉拥护者,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国际国内的斗争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政治、军事、思想的斗争总是遥相呼应的。十月革命后,国际资产阶级对苏维埃政权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发动了反革命的思想围剿。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头目考茨基(一八五四—一九三八年)充当了反革命思想围剿的急先锋,他破门而出,于一九一八年八月,发表了反动小册子《无产阶级专政》,公然否认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点,胡说:无产阶级专政是列宁偶然发现的马克思一封信中的一个“词儿”,马克思讲的专政只是一种“和平的统治状态”,马克思是主张和平过渡的,巴黎公社是靠“全民投票”、“民主方法”选举出来的。
他责备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使用暴力是“损害民主”、“消灭民主”,认为没有必要对占人口极少数的剥削者采用同民主不相容的形式。他恶毒攻击俄国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早产儿”,威胁俄国无产阶级说,如不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实行资产阶级民主,苏维埃政权就有崩溃的危险。列宁愤怒地指出,考茨基和反革命的资产阶级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列宁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战争中,于一九一八年十-十一月间写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驳斥了考茨基对无产阶级专政和苏维埃政权的攻击。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总结他们的全部学说而数十年内一贯提出和论述的基本原理。“读了很多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考茨基竟把它说成是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偶然用到的一个“词儿”,是他为了把马克思主义歪曲成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而采取的一种诡辩术和卑鄙伎俩。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国家军事官僚机器不断加强的趋势,论述了暴力革命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普遍意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依靠暴力获得和维持的不受任何资产阶级法律约束的政权的著名论断。
考茨基把专政说成是“和平的统治状态”,其目的是为了把暴力革命化为乌有,把革命暴力化为乌有,是为了在武装的资产阶级反革命面前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至于考茨基把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关于英国美国可能和平过渡的论述作为他反对暴力革命的借口,那纯系诡辩,用引证骗人,在教条主义的掩护下,达到取消暴力革命的目的。
列宁批判了考茨基鼓吹“纯粹民主”的谬论,指出专政和民主都是有阶级性的,是对立的统一,资产阶级民主就是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民主。考茨基借口拥护“一般民主”而拥护资产阶级专政,借口反对“一般专政”而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这是考茨基提出抽象的民主、抽象的专政的实质。离开阶级观点侈谈什么多数与少数,就是有意掩盖残酷的阶级斗争现实,就是欺骗群众。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政治经济的实际情况,论述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和布尔什维克策略路线的正确性。考茨基诬蔑俄国无产阶级专政违背客观经济进程,只是暴露了他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反革命嘴脸。以正统马克思主义自居的考茨基,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叛徒,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叛徒。列宁判批考茨基的斗争,捍卫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不仅保卫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而且促进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九二O年底一九二一年初,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俄共(布)及时地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内战争结束后,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状况不仅使这个转变十分必要,而且提供了可能。这时,国民经济百孔千疮,穷困不堪。一九二O年底一九二一年初,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俄共(布)及时地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九二O年大工业的产量儿乎比战前减少了百分之八十六,生铁只等于战前的百分之三左右,煤比战前减少了三分之二,石油减少了五分之三。由于缺乏燃料和原料,大部分企业无法开工。帝国主义不得不考虑和苏维埃俄国进行事务联系,不得不暂时承认它或半承认它,不得不同它建立贸易关系。一九二一年三月,苏英签订了贸易协定,接着苏维埃国家又和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贸易协定。
这时帝国主义大国不仅不承认苏维埃国家,而且仍在时时刻刻准备侵犯它,扼杀它。在国内,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无产阶级专政得到了巩固,党的队伍发展壮大,党的领导也得到了加强,工业实现了国有化,农业中废除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得到了初步发展。这一切使俄共(布)有了充分的可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当时严重困难的经济局面也确实使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成了当务之急。
经济破坏引起了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恶化,人民最必需的生活品极感缺乏。工人的口粮少得可怜,常常挨饿。为了逃避饥荒,一些工人跑到农村去,工人人数锐减。农民的生活状况也异常艰苦。工人农民呈现出不满情绪,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出现了裂痕。一九二一年二月,国内外敌人诱骗一部分新参军的农民发动的喀琅施塔德暴乱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发展生产,才能打退资本家在稍事休息之后可能重新挑起的内战,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会葬送一切。一九二O年十二月,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最重要决议是《全俄电气化计划》。计划规定,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除修复旧电站外,新建二十座火电站、十座水电站,装机总量为一百七十五万千瓦,发电量为八十亿度。电气化计划的核心,是以能源为物质基础,用最新技术装备苏维埃的工业、农业和运输业。
它不仅是一个整顿和发展电力工业的计划,而且是一个全面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列宁称它是“第二个党纲”,“是一个真正的科学计划”。列宁说:“我们党的纲领不能始终只是党的纲领。它应当成为我们经济建设的纲领,不然它就不能作为党的纲领。”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攻击电气化计划“不现实”,是“电气化幻想”。列宁驳斥了他们,指出:要依照他们的办法,只能贻误革命事业。